骨折后肌肉萎缩可通过主动收缩训练、抗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协调训练及功能性训练逐步恢复。肌肉萎缩多因骨折固定期活动减少导致肌纤维退化,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康复。
1、主动收缩训练通过意识控制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如卧床时绷紧大腿前侧肌肉保持5秒后放松。该方式不涉及关节活动,适合骨折初期石膏固定阶段,能延缓肌肉萎缩速度并促进血液循环。每日可重复进行3组,每组10次。
2、抗阻训练骨折愈合后采用弹力带或自身重量进行阻力练习,如坐位抬腿时绑弹力带增加负荷。阻力应从轻量开始逐渐增加,重点训练萎缩明显的肌群。该训练能刺激肌纤维增粗,每周进行3次,注意避免疼痛或关节不适。
3、关节活动度训练拆除固定后通过被动-主动关节活动恢复灵活性,如踝泵运动或肩关节画圈。先由他人辅助完成最大幅度活动,再过渡到自主运动。配合热敷可改善软组织粘连,每次训练前后各做15分钟。
4、平衡协调训练单腿站立或平衡垫训练可增强本体感觉,适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初期需扶墙保持稳定,逐渐减少支撑时间。该训练能激活萎缩的小肌肉群,预防步态异常,每日练习2次,每次5分钟。
5、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动作如上下台阶、提踵等,重建肌肉记忆。选择与骨折部位相关的功能性动作,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训练时需穿戴护具保护,避免二次损伤,每周进行4次。
康复期间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食用鸡蛋、鱼肉等富含亮氨酸的食物促进肌肉合成。配合红外线理疗或低频电刺激可增强锻炼效果。若出现肿胀或异常疼痛需立即停止训练并复查,严禁自行使用负重器械。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需3个月以上系统锻炼才能显著改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