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孕期卵巢囊肿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卵巢囊肿的处理方式主要与囊肿性质、大小、症状有关,常见类型包括生理性黄体囊肿、良性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等。
1、生理性囊肿:
妊娠早期出现的黄体囊肿多属生理性,通常在孕12周后自然消退。这类囊肿直径一般小于5厘米,超声显示薄壁无分隔,不会影响胎儿发育。建议每4-6周复查超声观察变化,无需用药或手术干预。
2、良性肿瘤:
成熟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等良性肿瘤在孕期可能增大,但恶变率低于2%。直径5-10厘米的囊肿需密切监测,若出现扭转或破裂需急诊手术。孕期手术时机建议选择孕中期14-28周,此时子宫敏感性较低。
3、恶性肿瘤:
超声显示囊肿内有实性成分、血流丰富或CA125升高时需警惕恶性可能。孕期卵巢癌发生率约1/50000,确诊需通过肿瘤标志物和MRI检查。治疗需多学科会诊,根据孕周和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
4、急症情况:
突发下腹剧痛伴呕吐可能提示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发生率为1-2%。扭转超过6小时会导致卵巢坏死,需在腹腔镜下紧急复位或切除。破裂后出血量大时可能引发休克,需输血并急诊手术止血。
5、分娩方式:
囊肿直径大于10厘米可能阻塞产道,建议剖宫产时一并切除。多数小型囊肿不影响自然分娩,但需避免产程中过度腹压导致破裂。产后6周应复查超声,持续存在的囊肿需进一步评估。
孕期发现卵巢囊肿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体位改变,每日摄入足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建议左侧卧位睡眠减轻子宫对血管压迫,每周3次30分钟散步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出现持续腹胀、尿频或阴道流血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活血类中药。定期产检时需同时关注囊肿变化情况,必要时转诊至母胎医学中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