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疫苗的地方化脓可通过局部消毒、保持干燥、避免抓挠、外用抗生素软膏、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疫苗接种后局部化脓可能与细菌感染、疫苗反应、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1、局部消毒使用碘伏或医用酒精对化脓部位进行消毒,每日重复进行2-3次。消毒时以化脓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避免棉签重复接触创面。消毒后无须立即覆盖敷料,保持通风更有利于恢复。若出现皮肤发红范围扩大或渗液增多需停止操作。
2、保持干燥化脓部位应避免接触水,洗澡时可用防水敷贴保护。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防止衣物摩擦导致继发感染。夏季出汗较多时可增加消毒频次,夜间睡眠时注意避免化脓处受压。局部出现硬结属于正常反应,但持续渗液超过3天需警惕。
3、避免抓挠婴幼儿可能因瘙痒抓挠伤口,家长需修剪宝宝指甲并密切观察。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或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对于月龄较小婴儿,建议佩戴纯棉手套。接种卡介苗后的化脓属于正常免疫反应,切忌挤压处理。
4、外用抗生素经医生评估后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每日薄涂1-2次。使用前需清洁创面,涂抹范围应超过红肿边缘1厘米。避免联用多种外用药物,使用3天后无改善应停药就医。注意红霉素软膏可能产生耐药性,不推荐长期使用。
5、及时就医出现发热超过38.5℃、化脓直径超过2厘米、淋巴结肿大等情况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奇霉素颗粒等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者需进行脓液培养,必要时行切开引流。记录宝宝疫苗批号与接种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
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72小时内观察局部反应。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定期测量宝宝体温,接种后2-3天减少剧烈活动。若接种部位形成疤痕无须特殊处理,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可能出现小溃疡属正常现象。所有外用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