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能由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慢性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隔离防护、基础病控制等方式干预。
1. 流感病毒感染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直接侵袭呼吸道黏膜,表现为突发高热、肌肉酸痛。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 免疫力低下过度疲劳或营养不良导致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出现持续低热、乏力。建议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无须药物干预。
3. 接触传染源与感染者共处密闭空间或接触污染物引发传播,常伴咳嗽咽痛。应佩戴口罩并重复进行手部消毒,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服用奥司他韦。
4. 慢性基础疾病可能与糖尿病、慢阻肺等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病情加重、恢复缓慢。需优先控制原发病,联合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