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症状,通常与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有关。
1. 生理性因素: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血压暂时升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
2. 体重超标:肥胖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控制饮食热量并增加有氧运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
3. 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常伴有蛋白尿或水肿,需进行肾功能检查并使用缬沙坦等药物治疗。
4. 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肿瘤可能导致血压异常升高,伴随多汗或手抖等症状,需完善激素检查并考虑手术切除。
青春期出现血压异常应及时监测并记录血压变化,限制钠盐摄入,避免熬夜和过度紧张,必要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