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局部处理、暴露评估和预防用药。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接触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等,存在感染风险。暴露后需迅速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并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决定是否启动暴露后预防PEP用药。
1、局部处理是职业暴露后的首要步骤。若皮肤被刺伤或割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最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若黏膜暴露,如眼睛、口腔等,应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局部处理可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2、暴露评估是决定后续处理的关键。评估内容包括暴露源的HIV感染状态、暴露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若暴露源为HIV感染者,需评估其病毒载量和抗病毒治疗情况;若暴露源状态不明,需尽快进行HIV检测。暴露类型分为皮肤损伤和黏膜暴露,皮肤损伤的感染风险高于黏膜暴露。暴露严重程度根据伤口深度、暴露时间和暴露量等因素综合判断。评估结果将决定是否启动PEP用药。
3、预防用药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PEP用药应在暴露后2小时内启动,最迟不超过72小时。常用方案为三联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或多替拉韦,疗程为28天。用药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肝功能异常等。若暴露源为HIV感染者,需在暴露后第4周、8周、12周和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以确认是否感染。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理需遵循快速、规范的原则,局部处理、暴露评估和预防用药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三个关键步骤。医务人员应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若发生暴露,应冷静应对,按照规范流程处理,及时启动PEP用药,并定期随访监测,确保自身健康安全。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