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发热可能由疫苗免疫反应、一过性炎症反应、潜在感染或个体敏感体质引起,通常表现为低热伴接种部位红肿,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观察或药物干预缓解。
1. 免疫反应:疫苗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时可能释放致热原,体温多在38.5℃以下,建议家长保持孩子衣着宽松,适当补充温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 炎症反应:疫苗成分刺激局部组织引发短暂炎症,可能伴随注射部位硬结,可用冷敷缓解肿胀,若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需就医排查。
3. 偶合感染:接种时正处于呼吸道感染潜伏期,可能出现高热超过39℃伴咳嗽流涕,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4. 过敏体质:特应性体质儿童可能对疫苗辅料如明胶过敏,表现为速发型发热伴皮疹,须立即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后续接种前需详细告知过敏史。
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发热期间可进食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或精神萎靡时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