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引起,预防与护理需重点关注血压管理、抗凝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最常见病因,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可能引发血栓堵塞脑动脉。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脂,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同时控制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入。
2、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此类患者需长期服用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需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干预。
3、小动脉闭塞长期糖尿病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逐渐狭窄直至闭塞。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是关键,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厄贝沙坦等药物。此类脑梗多表现为腔隙性梗死,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头晕或肢体麻木症状。
4、血液成分异常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疾病会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增加血栓形成概率。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针对性使用羟基脲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调节血液状态,必要时需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治疗。
5、其他少见原因血管炎、烟雾病等罕见疾病也可导致脑梗,需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部分年轻患者需排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此类情况需联合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
脑梗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鱼类、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康复期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抗阻训练。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若出现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并记录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