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忧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自我否定及生理功能紊乱。忧郁症在青少年群体中可能由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社交障碍、遗传因素及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引起。
1、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是核心症状,表现为悲伤、空虚或易怒,可能伴随无端哭泣。部分青少年会表达“活着没意思”等消极言论,但更多表现为对日常活动的抗拒或冷漠。需注意与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区别在于持续时间和功能损害程度。
2、兴趣减退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如突然退出社团、放弃爱好或拒绝朋友邀约。典型表现为周末长时间卧床、沉迷虚拟世界替代现实社交。这种退缩行为往往加重社交孤立,形成恶性循环。
3、思维迟缓认知功能受影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和决策困难,常导致学业成绩断崖式下滑。部分青少年会主诉“大脑像生锈”,在课堂上出现反应迟钝、作业拖延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懒惰。
4、自我否定过度自责和无价值感尤为突出,可能因微小失误产生强烈羞耻感。部分患者会出现躯体变形障碍,如坚信自己外貌丑陋。这种扭曲认知可能引发自伤行为,用身体疼痛缓解心理痛苦。
5、生理紊乱常见失眠或嗜睡、食欲骤变、不明原因疼痛等躯体症状。青春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由于青少年表述能力有限,反复就诊消化科或神经科却查无器质病变时,需考虑忧郁症可能。
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建立开放平等的沟通环境。定期进行家庭活动,保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限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自伤倾向,应立即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治疗通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干预,但须严格遵医嘱调整方案。学校方面可申请心理辅导资源,避免学业压力成为复发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