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发热可通过补液退热、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因素引起,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1、补液退热发热伴随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Ⅲ。成人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儿童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颗粒,每袋兑水250毫升分次服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
2、调整饮食发病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过渡到稀饭、面条等低脂低渣饮食。暂停食用乳制品、高糖及高纤维食物。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需稀释后少量多餐。
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擦浴。可配合使用退热贴,每4小时更换一次。发热期间穿着透气棉质衣物,保持室内通风。
4、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等止泻药物。发热持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呕吐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
5、及时就医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表现需立即就诊。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测,必要时接受静脉补液治疗。
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逐步增加蒸蛋、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生冷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变化,症状完全消失前避免剧烈运动。若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腹泻每日超过10次,需复查排除其他感染可能。居家护理期间建议单独使用卫生间,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