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退烧后体温35.6摄氏度属于偏低现象,需结合精神状态综合判断。体温偏低可能与退热药物过量、代谢异常或测量误差等因素有关。
退热后体温偏低常见于使用退烧药后,尤其是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过量时,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短暂性低体温。部分儿童因发热期间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足,退热后可能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体温偏低伴乏力、嗜睡。测量误差也需排除,如腋温测量时间不足、未擦干汗液或耳温枪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读数偏低。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病理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可能出现持续低体温伴食欲差、皮肤干燥。严重感染恢复期或脓毒症休克患儿在退热后可能出现体温不升,常伴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尿量减少等循环衰竭表现。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弱,也易出现体温波动。
建议家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用正确测量方法复测。若体温持续低于36摄氏度且伴随拒奶、反应迟钝、四肢冰凉等症状,或低体温持续超过24小时,需及时就医排查代谢性疾病或感染。日常注意退烧药规范使用,发热期间保证适量补液,恢复期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帮助体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