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有臭味可能与外耳道炎、真菌感染、耵聍栓塞、皮脂腺分泌旺盛、异物残留等原因有关。耳屎学名为耵聍,正常状态下无明显异味,出现臭味时需结合具体病因处理。
1、外耳道炎细菌感染导致外耳道皮肤炎症时,耳屎可能伴有腐败性臭味。常见于频繁掏耳或游泳后耳道进水,伴随红肿、疼痛症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抓挠刺激。
2、真菌感染耳道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如曲霉菌感染会导致耳屎呈霉臭味,伴有瘙痒和脱屑。确诊需耳内镜检查,常用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保持耳道干燥是关键预防措施。
3、耵聍栓塞长期未清理的硬结耳屎可能滋生细菌产生异味,严重时堵塞耳道引发耳鸣。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由医生清理,避免自行用尖锐工具掏挖。
4、皮脂腺分泌旺盛油性耵聍体质者耳屎黏稠度较高,与空气氧化后可能产生酸臭味。日常可用婴儿油棉签轻柔清洁外耳道,但需注意过度清洁反而刺激分泌。
5、异物残留儿童玩耍时可能将玩具零件等塞入耳道,异物腐败会导致恶臭。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取出,拖延可能引发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油性耳屎体质者可每半年到医院清洁一次,出现耳痛、流脓等症状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保持规律作息和清淡饮食有助于减少皮脂腺过度分泌,棉签仅限清洁耳廓避免深入耳道。婴幼儿耳道狭窄更需专业工具处理,家长切勿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