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睾丸一大一小可能由生理性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扭转、睾丸炎、隐睾症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鞘膜积液:
新生儿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可能导致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单侧肿大。多数在1岁前可自行吸收,若2岁后未消退需考虑手术治疗。超声检查可明确积液量和性质。
2、腹股沟斜疝:
腹腔内容物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阴囊,造成阴囊不对称肿大。哭闹时肿块增大是典型特征,可能伴随肠管嵌顿风险。需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3、睾丸扭转:
精索旋转导致睾丸血供受阻,6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期。表现为突发剧痛、睾丸位置上抬、提睾反射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确诊,需急诊手术复位固定。
4、睾丸炎:
多继发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表现为睾丸肿胀压痛伴发热。急性期需卧床制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青春期后可能影响生精功能。
5、隐睾症:
睾丸未降入阴囊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区,患侧阴囊发育不良。2岁前可通过激素治疗促进下降,无效者需行睾丸固定术以防癌变风险。
建议每日温水清洗外阴并观察睾丸形态变化,避免穿紧身裤。2岁以下婴儿可定期做提睾肌按摩促进鞘状突闭合。若发现阴囊红肿热痛、睾丸位置异常或持续不对称增大,应及时至小儿泌尿外科就诊。学龄期儿童应每年进行生殖系统体检,运动时注意保护会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