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通常由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引起。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异常。例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与NPHS1、NPHS2等基因突变相关。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2、环境因素
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病毒(如乙肝病毒)、细菌(如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如重金属)也可能损害肾脏功能。预防感染和避免有害物质接触是减少发病风险的关键。
3、生理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引发肾病综合征。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破坏滤过屏障。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肾功能是重要的管理策略。
4、外伤与病理因素
严重外伤或手术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进而发展为肾病综合征。某些肾脏疾病(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也可能引发该综合征。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改善预后。
5、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利尿剂(如呋塞米)。饮食上需限制盐分和蛋白质摄入,推荐低盐、优质蛋白饮食。运动方面,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多样,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通过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定期随访和监测肾功能是长期管理的关键,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