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溶血性贫血可通过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检测等方法诊断。治疗包括病因去除、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
血常规检查能够反映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帮助评估骨髓对贫血的造血反应,若数值升高,提示溶血可能。血清胆红素检测用于评估溶血过程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胆红素的水平,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是溶血的典型表现之一。
Coombs试验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抗体或补体,是诊断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方法。若直接Coombs试验阳性,提示红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间接Coombs试验则用于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游离抗体,帮助判断溶血的免疫机制。
骨髓穿刺检查可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排除其他类型的贫血。骨髓象显示红系细胞增生旺盛,提示溶血性贫血的可能性较大。若骨髓造血功能正常,但红细胞寿命缩短,可进一步确认溶血。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需针对病因进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抑制免疫反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要脾切除手术,减少红细胞破坏。支持疗法包括输血、补充叶酸等,通过输注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补充叶酸促进红细胞生成。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血常规和溶血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