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测量结果偏高可能与操作不当、试纸受潮、仪器未校准等因素有关,也可能受饮食、药物或疾病状态影响。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监测的重要工具,但需注意其测量误差范围在合理区间内。
操作不规范是导致血糖值偏高的常见原因。采血前未彻底清洁手指,残留的糖分或污物会干扰检测结果。挤压手指过度可能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稀释样本后仪器可能误判为高血糖。试纸保存不当如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氧化酶活性下降会使检测值虚高。血糖仪长时间未用校准液调试,电极灵敏度偏移也会出现系统性误差。
生理因素同样可能造成测量偏差。检测前进食高糖食物会使指尖血暂时性升高,与静脉血存在时间差。应激状态或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引发一过性血糖上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可能干扰代谢导致读数异常。贫血患者因血细胞比容改变,部分血糖仪会出现正偏差。血糖仪本身允许的误差范围为±15%,当两次测量结果差异超过该范围时需复核。
建议采用标准化操作流程:采血前用温水洗手,自然晾干后酒精消毒。选择手指侧面采血,避免过度挤压。试纸需密封避光保存,开封后三个月内用完。定期用校准液调试仪器,不同品牌试纸不可混用。若持续出现异常高值,应同步进行医院静脉血糖检测比对。监测血糖需记录饮食、用药及运动情况,复诊时供医生综合评估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