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检查后需卧床休息12-24小时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心脏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狭窄程度,检查前后需严格遵循医嘱以避免并发症。
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基础评估,确认无碘过敏史。糖尿病患者需提前调整降糖药物,服用二甲双胍片者应遵医嘱暂停48小时。检查当日穿着宽松衣物,移除金属饰品,术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术中配合术中保持平卧位,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时需配合医生制动。注射造影剂时可能出现全身发热感,属正常反应。若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需立即告知操作医生。现代设备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但主动配合能提高检查准确性。
3、术后护理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6-8小时,桡动脉途径者需佩戴止血腕带2小时。术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侧肢体用力,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或肢体发麻。建议饮用1000-1500毫升温水加速造影剂代谢,肾功能不全者需加强水化治疗。
4、饮食管理检查前禁食期间可少量饮用清水,术后2小时无呕吐可进食流质。首餐选择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品。后续3天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5、异常监测术后需密切观察尿量变化,若24小时尿量少于800毫升应就医。出现穿刺处剧烈疼痛、肢体苍白或发热超过38.5℃时,可能提示血管并发症或感染。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者,需特别注意出血倾向。
心脏造影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洗澡时选择淋浴并保护穿刺部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规律作息。遵医嘱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1个月后复查血脂水平。出现胸痛复发或下肢水肿应及时心内科就诊,必要时行冠状动脉CTA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