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的现象,常见于新生儿。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白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周左右自行消退。原因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正常情况下由肝脏处理并排出体外。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短,分解速度较快,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多晒太阳、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可能与母婴血型不合、感染、遗传代谢疾病等有关。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对婴儿大脑造成损害,需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光疗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分解胆红素,药物治疗常用苯巴比妥促进肝脏代谢,换血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
3、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关,通常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母乳性黄疸通常无需治疗,只需暂停母乳喂养2-3天,观察黄疸是否减轻。若黄疸无明显改善,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4、预防与护理
预防黄疸的关键是确保婴儿摄入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促进胆红素排出。护理时注意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尿液和粪便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晒太阳时避免阳光直射,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柔和光线,每次10-15分钟即可。
婴儿黄疸是常见现象,但需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通过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母乳性黄疸可通过暂停母乳喂养观察改善情况。预防黄疸的关键是确保婴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胆红素代谢。家长应密切观察婴儿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