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婴儿痢疾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和环境卫生差。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补液和调整饮食等措施。
1、细菌感染
婴儿痢疾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这些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手传播,进入婴儿肠道后引发炎症。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和发热。治疗上,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类型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同时,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婴儿痢疾的常见病毒性病因。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感染后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水样腹泻和呕吐。病毒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治疗以对症为主,如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止泻药蒙脱石散。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3、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和贾第虫等寄生虫也可能引起婴儿痢疾,通常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状包括黏液血便和腹痛。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甲硝唑或替硝唑。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
4、饮食和环境因素
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因饮食不当或环境卫生差而感染痢疾。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发生痢疾,而人工喂养的婴儿需注意奶瓶和餐具的消毒。治疗期间,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避免高脂肪和高纤维食物。
婴儿痢疾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补液和饮食调整。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家长应注重婴儿的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