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切除术后复查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体格检查及营养评估等方式进行。复查需根据术后时间、病理分期及个体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胃镜检查术后首次胃镜检查建议在3-6个月进行,后续根据病理结果调整频次。早期胃癌患者可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进展期胃癌需缩短至3-6个月。检查重点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残胃黏膜状态及是否存在复发灶。发现可疑病变时需进行活检病理确诊。
2、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CT是监测腹腔转移的主要手段,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需检查一次。对于贲门癌或食管受累病例,应联合胸部CT评估纵隔淋巴结。PET-CT适用于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但常规影像未发现病灶的情况。超声内镜可辅助评估局部浸润深度。
3、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是胃癌术后常规监测指标,需每3个月检测一次。指标持续升高提示复发可能,但需排除炎症干扰。对于术前标志物阴性的患者,术后监测价值有限。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度。
4、体格检查每次复查需详细询问进食状况、体重变化及腹痛症状。触诊重点检查锁骨上淋巴结、腹部包块及肝区叩痛。对于全胃切除患者,需评估贫血程度和维生素B12水平。记录排便习惯改变等细微症状。
5、营养评估术后6个月内每月需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包括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检测。全胃切除患者要监测铁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饮食方案,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长期随访需关注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胃癌术后患者应建立终身随访意识,前2年每3个月复查,3-5年每6个月复查,5年后可每年复查。日常保持饮食规律,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腌制烧烤类食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或黑便需立即就诊。术后心理调适同样重要,可加入患者互助团体获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