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交后及时排尿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性交过程中细菌可能通过尿道口进入泌尿系统,排尿能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
性行为时尿道口可能因摩擦接触外界细菌,尤其女性尿道较短更易发生上行感染。排尿产生的尿液流动可机械性清除附着在尿道黏膜的病原体,降低细菌定植概率。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这些细菌在尿液中繁殖可能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临床建议在性交后10分钟内完成排尿,同时注意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部分人群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免疫力低下时,感染风险更高需加强预防。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灼热感,可能与性交过程中盆底肌过度紧张有关。尝试放松体位排尿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缓解,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腰痛需就医排查急性肾盂肾炎等疾病。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等特殊群体因尿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可咨询医生预防性使用低剂量抗生素。
除排尿外,日常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形成规律排尿习惯,避免穿紧身不透气内裤。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但需经尿培养确认致病菌种类。女性排便后擦拭应从前向后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性交前后双方都应做好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