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肝硬化诊断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肝硬化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显示肝脏形态改变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临床症状:肝硬化的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腹胀、黄疸等。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这些症状提示肝脏功能受损,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手段。血清转氨酶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异常提示肝功能损害。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也可能提示门静脉高压。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肝脏形态改变,如肝脏表面不光滑、肝脏体积缩小、肝实质回声增强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包括脾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4、肝活检:肝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如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但肝活检属于有创检查,需谨慎选择。
5、其他检查:如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如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升高,也可辅助诊断肝硬化。内镜检查可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一步确认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诊断需综合多种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