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呕吐可能由病毒感染加重、胃肠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脑炎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对症用药、密切观察、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加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或EV71型侵袭胃肠黏膜时,可能刺激呕吐中枢。患儿可能出现频繁呕吐伴高热,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需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呕吐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
2、胃肠功能紊乱病毒毒素影响胃肠蠕动功能时,易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进食后呕吐、腹胀,可能伴有稀便。建议家长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III,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
3、电解质失衡频繁呕吐导致钠钾丢失可能引发代谢性碱中毒。患儿可能出现乏力、嗜睡、尿量减少,呕吐物可含胆汁样液体。需及时检测电解质,轻度失衡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重度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4、脑炎并发症EV71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颅内压升高可引发喷射性呕吐。多伴有精神萎靡、肢体抖动或惊厥,属于急危重症。家长需立即送医,临床可能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颅压,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
5、药物不良反应部分退热药或抗生素可能刺激胃黏膜诱发呕吐。常见于布洛芬混悬液、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使用后,呕吐物多含药物残渣。建议家长记录用药与呕吐时间关系,必要时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头孢克洛颗粒。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通风,患儿衣物餐具需煮沸消毒。选择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疱疹处可涂炉甘石洗剂止痒。恢复期避免辛辣生冷食物,推荐南瓜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饮食。若呕吐持续超过12小时或出现脱水征象,须立即前往感染科或儿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