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发作时一般可以洗澡,但需避免水温过高或用力擦洗皮肤。若皮肤存在大面积破损或继发感染,则不建议洗澡。
手足口病患儿皮肤可能出现疱疹或丘疹,温水轻柔冲洗有助于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风险。洗澡时建议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沐浴产品,水温控制在36-38摄氏度,时间不超过10分钟。洗后需用干净毛巾轻轻拍干水分,避免摩擦导致疱疹破裂。对于躯干及四肢未破损的皮疹,洗澡不会加重病情,反而能缓解瘙痒不适。
若患儿口腔、手掌或足底疱疹已破溃形成糜烂面,或伴有明显渗出液,此时洗澡可能增加继发感染概率。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不建议洗澡,以免加重体力消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局部红肿化脓,需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再考虑清洁措施。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患儿应使用单独洗浴用品,浴后对浴室进行消毒处理。家长需观察皮疹变化情况,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疱疹异常化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