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胆脂瘤可能由外耳道慢性炎症、耵聍栓塞清理不当、耳道皮肤创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干预。
1、外耳道慢性炎症长期外耳道炎导致皮肤角化异常,上皮细胞堆积形成胆脂瘤。患者常伴耳痛、分泌物增多,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控制感染,严重者需手术清理病灶。
2、耵聍栓塞清理不当频繁掏耳或器械损伤耳道皮肤,促使角质层向深部生长。可能伴随耳鸣、耳闷胀感,治疗需医生专业取出栓塞,配合硼酸酒精滴耳液预防感染。
3、耳道皮肤创伤外伤或手术导致耳道皮肤植入性生长,形成继发性胆脂瘤。典型症状为听力下降、耳道异味,需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4、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期外耳道上皮细胞残留可形成先天性胆脂瘤,儿童期多见。表现为进行性听力减退,需影像学确诊后尽早行乳突根治术,防止破坏听小骨。
日常避免自行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出现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