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跳过快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主要药物有美托洛尔、地尔硫卓、普罗帕酮等。
1、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或房性心律失常。比索洛尔作用更持久,对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阿替洛尔选择性高,支气管痉挛风险较低。
2、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减缓房室结传导,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突出。维拉帕米适用于阵发性室上速急性发作,可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硝苯地平对血管平滑肌作用更强。
3、钠通道阻滞剂:
普罗帕酮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抑制钠通道降低心肌兴奋性,对房性和室性早搏均有效。奎尼丁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但需警惕尖端扭转型室速风险。
4、钾通道阻滞剂:
胺碘酮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治疗顽固性室速。索他洛尔兼具β阻滞和钾通道阻滞作用,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预防。
5、其他类药物:
腺苷通过激活腺苷受体快速终止阵发性室上速。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传导,适用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
日常需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监测静息心率并记录发作情况,避免突然停药或自行调整剂量。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超,控制基础疾病。出现持续心悸伴胸痛、晕厥需立即就医。
老年人心跳过快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药物副作用、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可能导致暂时性心率加快。老年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对刺激反应更敏感,轻微活动即可引发窦性心动过速。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休息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
2、药物副作用:
部分治疗哮喘的支气管扩张剂、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以及抗抑郁药可能引起心悸症状。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更易出现药物蓄积导致的心率增快。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3、心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脏病变是老年人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可能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有关,常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表现为持续性心率增快伴体重下降、手抖等症状。老年甲亢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需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确诊。
5、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会影响心肌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老年人饮食摄入不足或长期服用利尿剂易出现电解质异常,需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建议老年人群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日常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限制浓茶咖啡摄入。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若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伴随晕厥、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