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肾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药物、饮食调整及生活方式干预。
1、血尿和蛋白尿
肾炎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之一是血尿和蛋白尿。血尿可能表现为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或显微镜下发现的红细胞增多。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可能导致泡沫尿。这些症状通常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有关,常见于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或感染后肾炎。治疗上,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以控制免疫反应,减少蛋白尿和血尿。
2、水肿
水肿是肾炎综合征的常见表现,尤其是眼睑、面部和下肢的肿胀。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体内钠和水潴留。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胸腔积液或腹水。治疗上,利尿剂如呋塞米或氢氯噻嗪可帮助排出多余水分,同时需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以内。
3、高血压
肾炎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这与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有关。长期高血压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上,可使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肾功能。
4、肾功能损害
部分肾炎综合征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包括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饮食上建议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
肾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多样,需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