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鼓膜内陷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急性中耳炎、鼻咽部占位性病变、气压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术、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咽鼓管功能障碍感冒或过敏导致咽鼓管肿胀阻塞,鼓室内负压形成。建议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缓解鼻塞,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配合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
2、急性中耳炎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积液,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关,伴随耳痛和听力下降。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左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
3、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腺样体肥大或鼻咽癌压迫咽鼓管咽口,需鼻咽镜明确诊断。表现为单侧耳鸣和鼻塞,需手术切除病灶或放疗,配合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水肿。
4、气压创伤潜水或飞行时气压骤变导致鼓膜内陷,可能伴随眩晕和耳闷胀感。急性期可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严重者需鼓膜穿刺术平衡压力。
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可练习瓦尔萨尔瓦动作调节中耳压力,持续耳鸣或听力减退需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