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需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维持体温稳定、保证水分摄入、监测胆红素水平、观察不良反应。蓝光治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有效手段,但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1、眼部防护:
蓝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伤,治疗期间必须使用专用遮光眼罩覆盖双眼。眼罩需选用柔软透气的医用材质,松紧带固定不宜过紧,每2小时检查眼周皮肤状况,出现压痕需调整松紧度。眼罩脱落或移位需立即重新佩戴。
2、会阴保护:
男性新生儿睾丸组织对蓝光敏感,女性外阴黏膜易受刺激,需使用不含荧光剂的特制尿布覆盖会阴部。尿布外层应为深色不透光材质,内层需保持吸水透气,每次更换需检查皮肤是否发红,出现尿布疹需暂停治疗。
3、体温调节:
蓝光箱温度应维持在36-37℃,治疗期间每1小时测量腋温。体温超过37.5℃需暂时停止照射,体温过低时使用预热毯辅助保温。光疗时新生儿体表水分蒸发加快,皮肤可能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属正常生理反应。
4、喂养管理:
光疗会加速胆红素经肠道排泄,需增加喂养频次至每2小时1次。母乳喂养者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者每日液体摄入量需增加20%。记录每日尿量应达6-8次,尿色过深提示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
5、疗效监测:
治疗期间每12小时经皮检测胆红素值,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应达1-2mg/dL/天。出现青铜症皮肤灰绿色改变、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需评估是否终止光疗。溶血性黄疸患儿需同步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蓝光治疗期间建议母亲继续母乳喂养,乳汁中的抗体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保持光疗箱清洁,每日用75%酒精擦拭灯管表面。治疗结束后24小时内复查胆红素,预防反弹现象。居家护理需保证自然光线充足的居住环境,每日晒太阳10-15分钟需避开直射时段,注意观察巩膜黄染程度及精神状态,发现嗜睡或拒奶需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