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皮上长疙瘩可能由睑腺炎、睑板腺囊肿、汗管瘤、扁平疣、皮脂腺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睑腺炎:
俗称麦粒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早期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热痛,逐渐形成黄色脓点。可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膏,严重时需切开排脓。
2、睑板腺囊肿:
又称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表现为无痛性硬结,直径2-8毫米。小囊肿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手术刮除。
3、汗管瘤:
汗腺导管良性增生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肤色或淡黄色半球形丘疹,直径1-3毫米。一般无需治疗,影响美观时可选择激光或电灼治疗。
4、扁平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冷冻、激光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处理。
5、皮脂腺增生:
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腺体增生,常见于油性皮肤人群。表现为黄色柔软丘疹,直径1-2毫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即可。
日常应注意眼部清洁,避免揉眼等刺激行为。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出现持续增大、破溃出血或影响视力的疙瘩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挤压。规律作息、补充维生素A/C有助于维持眼部健康,长时间用眼后建议闭目休息或做眼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