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狂犬疫苗后又被咬通常需要根据暴露时间和伤口情况决定是否补种疫苗。若在疫苗接种程序完成前再次暴露,需按原计划完成全程接种;若完成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且伤口轻微,一般无须加强接种;超过3个月或伤口严重者需加强接种2剂。
狂犬疫苗全程接种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短期内再次暴露且伤口无异常时,机体免疫记忆能快速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时彻底清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是关键,肥皂水冲洗15分钟可减少病毒载量。若伤口位于头面部或神经丰富区域,或动物疑似携带病毒,即使完成接种也建议加强2剂疫苗以巩固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期间发生再次暴露需区分两种情况。前3针接种阶段暴露应继续完成5针程序,后2针阶段暴露需评估首针接种时间。超过7天未接种下一针可能影响免疫效果,此时需重新计算接种时间。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任何程度的暴露都建议加强接种并检测抗体水平。
正确处理伤口比疫苗补种更重要。所有暴露伤口应立即挤压排血,避免缝合或包扎开放性伤口。可配合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增强局部中和作用,但已完成全程接种者通常无须使用。观察伤人动物10天是重要补充措施,若动物存活且无异常,可终止后续疫苗接种程序。
保持疫苗接种记录的完整性有助于医生判断处置方案。接种后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属常见不良反应,可通过冷敷缓解。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辛辣饮食有助于减轻免疫反应。若伤口出现麻木刺痛或蚁走感等神经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狂犬病早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