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手肿胀可能与操作不当、局部过敏、微循环障碍、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艾灸方法、抗过敏治疗、改善循环、抗感染等方式缓解。
1、操作不当艾灸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建议控制艾条距离皮肤3-5厘米,单次艾灸时间不超过30分钟,出现肿胀后可冷敷处理。
2、局部过敏部分人群对艾烟或艾绒中的挥发油成分过敏,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3、微循环障碍原有末梢循环不良者,艾灸热刺激可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建议停止艾灸后抬高患肢,配合红外线理疗,必要时使用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
4、继发感染皮肤破损处艾灸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就医进行清创消毒,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头孢克洛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
艾灸后48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水疱需及时就诊。日常可选择合谷、曲池等安全性较高的穴位,艾灸前后适量饮用温开水促进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