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等。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饮食调整及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可能因遗传易感性更容易患上糜烂性胃炎。家族中有胃炎或胃溃疡病史的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可能较弱,容易受到损伤。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
2、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不良环境,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或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吸烟和酒精会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胃酸分泌,导致炎症和糜烂。减少烟酒摄入,选择清淡饮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
3、生理因素
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保护机制减弱是糜烂性胃炎的常见生理原因。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等都会影响胃酸分泌平衡。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可服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4、外伤及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胃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手术创伤也可能引发糜烂性胃炎。避免滥用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5、病理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糜烂性胃炎的重要病理原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和糜烂。其他疾病如
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等也可能间接导致胃黏膜损伤。根除幽门螺杆菌需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质子泵抑制剂。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需结合病因,采取综合措施。药物治疗如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是常用手段,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至关重要。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有助于预防复发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