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插管漏尿可能与导管位置不当、膀胱痉挛、尿道括约肌损伤、泌尿系统感染、导管堵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导管位置、药物治疗、抗感染处理等方式改善。
1、导管位置不当导管尖端未完全进入膀胱或固定不牢时,可能导致尿液沿导管外壁渗出。这种情况常伴随下腹坠胀感,需在无菌条件下重新置管并妥善固定。临床常用硅胶导尿管减少黏膜刺激,如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导尿管。
2、膀胱痉挛膀胱平滑肌不自主收缩会使尿液从导管周围溢出,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耻骨上疼痛。可遵医嘱使用M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或钙通道阻滞剂如盐酸黄酮哌酯片缓解痉挛。
3、尿道括约肌损伤反复插管操作可能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导致控尿能力下降。表现为持续性漏尿且与体位变化无关。轻度损伤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恢复,严重者需使用α受体激动剂如盐酸米多君片辅助治疗。
4、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刺激膀胱黏膜,增加漏尿概率。多伴有尿频尿急症状,需进行尿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同时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
5、导管堵塞血块或结晶沉积导致导管引流不畅时,膀胱内压增高可引起漏尿。表现为间断性尿液渗出伴引流液减少。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必要时更换抗结晶涂层导尿管如亲水性涂层导尿管。
发生漏尿时应记录发生频率与诱因,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导管接口。灌注治疗期间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若漏尿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血尿等症状,须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处理。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膀胱功能评估,必要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