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常规的治疗方法:
(1)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如氟灭酸每次0 2克,每日3次;
(2)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药物:如止血芳酸0.2~0.4克,置入5%葡萄糖液内稀释后,静脉注射,每日2~3次;
(3)使内膜萎缩的药物;即大剂量合成孕激素口服,如18甲基炔诺酮、安宫黄体酮等。剂量应先大,血停后缓慢减至小剂量维持。每月连服22天。服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萎缩,治疗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面的治疗方法中,如果有
痛经则宜选用(1)+(2)治疗;如果痛经症状不明显,就可以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每月连服22天后停药。同时附加(2)的疗法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治疗连吃十几副以后一般就没有效果的,因为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病人在正确服药后2-3天,无论症状是否完全消失,其中医辨证的证型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建议在服用中药时,宜服药3剂后及时复诊。
月经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但不少少女月经来潮以后,有时量多,而且有时淋漓不尽,一拖个把月,有时又一二个月不来,很不规则。这种病医学上称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人统计,90%的姑娘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该病是由于神经和内分泌所致。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卵巢逐渐发育成熟,在卵巢内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的增厚与脱落变化而形成“月经”。所以说,月经实际上是卵巢有规律活动的反映。但是,女孩从月经初潮到18岁这段时期,内生殖器卵巢尚未发育成熟;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尚不完善,卵巢功能很不稳定;再加上青春期少女情绪容易发生波动,学习、工作紧张,运动量大,以及环境、气候的变化和营养失调等因素,均会影响大脑皮层对卵巢激素的调节作用,从而导致月经失调,子宫大量出血,出血严重者可引起重度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除功能性外,某些疾病也能引起青春期子宫出血,如宫颈息肉、子宫肌瘤、盆腔炎、多囊卵巢、卵巢肿瘤、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及肾上腺疾病,以及某些药物作用。所以,在治疗处理前必须请医生检查确诊、治疗,不可乱服“调经药”、“止血药”了事,否则很可能贻误病情。“青春期功血”的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只是有些姑娘害羞,常常独自苦闷、惊慌,不敢就医,乃至延误治疗、拖垮身体。总之,“青春期功血”可以说是青春期卵巢功能尚不完善引起的,不必过分紧张,但也应重视,并及时给予确诊和适当的治疗。否则失血过多引起贫血,影响健康。
妇女“功血”食疗有方
妇女阴道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则往往是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在中医的治疗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治疗“功血”有丰富的经验,而采用饮食疗法更具独到之处,并具有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推广。但在应用时,要辨证施治,根据各自症状“对号入座”。临床上常见的“功血”可分为血热型、血虚型、瘀血型和脾虚型四种。 按照年龄的特点,可分青春期“功血”、生育年龄妇女“功血”和更年期“功血”。一般来说,青春期“功血”多属血热型,生育年龄妇女“功血”则瘀血型和血虚型较为多见,而更年期“功血”大多数属脾虚型。在选择食疗时可以参考。
玉米须炖瘦肉适用于血热型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故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
乌贼骨炖鸡适用于血虚型。取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一次。一般3—5次可见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
益母草炒荠菜适用于瘀血型。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30克。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一天两次,服至血止。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而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故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
荔枝干炖莲子适用于脾虚型。取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将荔枝干去壳和核,把莲子去芯,洗净后放在陶瓷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用中火蒸熟即可服用。荔枝干营养丰富,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能补血健脾。而莲子的作用主要是补健固涩。两者合用,配伍恰当,因此常用来治疗脾虚型“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