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35.8摄氏度属于偏低范围,可能提示体温异常。正常成人腋下体温通常为36.0-37.0摄氏度,体温偏低可能与测量误差、环境因素、代谢异常或疾病状态有关。
体温偏低常见于测量不规范的情况,如测量时间不足、腋下有汗液或未夹紧体温计。寒冷环境长时间暴露也可能导致短暂体温下降,这类情况通过保暖措施多可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代谢率降低可能出现持续低体温,常伴随乏力、畏寒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激素替代治疗改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能出现体温下降,需及时监测血糖并补充糖分。严重感染如脓毒症早期可能出现反常低体温,属于危急情况需立即就医。
部分人群基础体温长期偏低但无其他不适,可能与遗传体质或生理节律有关。老年人因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可能出现正常范围内的体温偏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测量时易受环境影响,需采用正确测量方法重复检测。服用镇静类药物或酒精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降低。恶性肿瘤、垂体功能减退等疾病也可能引起持续性低体温,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以维持正常代谢,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末端。选择早晨起床后安静状态下测量体温,使用水银体温计需保证测量时间超过5分钟。若反复测量体温低于36摄氏度并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内分泌或循环系统疾病。日常可适量摄入生姜、红枣等温性食物,避免长时间冷水浴或过度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