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并发症有关,多数情况下需要及时医疗干预。
亚急性脑出血指发病后3天至3周的脑出血阶段,此时血肿开始液化吸收,但周围脑组织可能因水肿或炎症反应持续受损。出血量小于30毫升且位于非功能区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头痛、眩晕,通过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注射液、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等治疗后可逐渐恢复。若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累及脑干、基底节等关键区域,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需考虑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等外科治疗。部分患者因血肿压迫或再出血风险需持续监测颅内压。
恢复期应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