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有血块可能是结膜下出血,通常由结膜小血管破裂引起。结膜下出血的原因主要有眼部外伤、剧烈咳嗽、高血压、糖尿病、服用抗凝药物等。
1、眼部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揉搓眼睛过于用力可能导致结膜小血管破裂。轻微外伤引起的出血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恢复。避免揉眼或佩戴隐形眼镜,防止二次损伤。
2、剧烈咳嗽剧烈咳嗽或打喷嚏时胸腔压力骤增,可能引发结膜毛细血管破裂。这种情况常见于感冒、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控制原发病症后,眼部血块会逐渐消退。
3、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使眼部微血管脆性增加。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监测血压并按医嘱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有助于预防复发。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血管病变。这种出血可能反复发生,需通过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药物稳定血糖,同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5、抗凝药物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若出血范围扩大或伴随视力模糊,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未经医生指导不可擅自停药。
出现眼睛血块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48小时内可冷敷减轻充血。保持充足睡眠,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血管修复。若血块两周未消退、反复发作或伴随眼痛视力下降,需立即就诊排查血液系统疾病或眼底病变。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用力揉眼或长时间佩戴美瞳等角膜接触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