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会互相传染,因为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隔离患者和接种疫苗。
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毒类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这些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则以咽部疱疹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由于病毒传播途径相似,两者可能在同一环境中交叉传播。
2、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物品传播。例如,儿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后,再触摸口鼻,容易感染。
-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 粪口传播:病毒通过粪便排出,若卫生条件不佳,可能污染水源或食物,导致传播。
3、预防措施
-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 隔离患者: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症状消失后仍需隔离1-2周。
- 环境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玩具、餐具、桌面等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
- 接种疫苗:目前有针对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4、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多为自限性疾病,轻症患者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例如,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控制发热,局部涂抹抗病毒药膏(如阿昔洛韦)缓解疱疹不适。
- 饮食调理:患者应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汤等,减少口腔刺激。
- 观察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强,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传播。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提高防范意识,确保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