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主要通过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判断。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缺乏、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建议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核心指标,成年男性低于120克每升,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可初步判断为贫血。该指标能直接反映血液携氧能力,数值越低提示贫血程度越重。缺铁性贫血患者常伴随血红蛋白显著下降,需配合血清铁蛋白检测进一步确认。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各类贫血,正常范围男性为4.0-5.5×10¹²每升,女性为3.5-5.0×10¹²每升。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溶血性疾病会导致该指标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红细胞计数与网织红细胞同时降低的现象。
3、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反映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百分比,正常值男性40%-50%,女性35%-45%。该指标与血红蛋白浓度具有相关性,数值降低提示血液稀释或红细胞生成不足,常见于妊娠期生理性贫血或慢性肾病继发的贫血。
4、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可区分贫血类型,80-100飞升为正常细胞性贫血,低于80飞升提示小细胞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超过100飞升则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该指标需结合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共同判断,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两者同步升高。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反映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27-34皮克为正常范围。该指标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升高则可能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出现该指标异常伴红细胞形态改变。
日常需保证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长期贫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若出现头晕、乏力加重或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建议及时血液科就诊,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治疗期间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补铁药物,或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等造血原料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