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是否有必要做肠镜需结合个体风险因素判断,存在高危因素时建议检查。肠镜检查的必要性主要与家族遗传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慢性肠道症状、炎症性肠病史、特定职业暴露等因素相关。
1、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的年轻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这类人群建议从家族最早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或30岁后每5年重复检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等基因突变携带者需更早启动监测。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过量摄入加工肉制品会持续刺激肠黏膜。伴随排便习惯改变或便隐血阳性时,肠镜能鉴别炎症与早期肿瘤病变。这类人群若持续出现排便频率变化超过1个月,应考虑接受检查。
3、慢性肠道症状反复腹痛、便血、黏液便或里急后重感持续2个月以上,可能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病变。肠镜可明确病变范围与程度,40岁以下发病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异型增生。
4、炎症性肠病史确诊溃疡性结肠炎8-10年后或全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癌变风险逐年递增0.5%-1%。这类患者需每年进行染色内镜或高清肠镜检查,必要时进行靶向活检。
5、职业暴露风险长期接触石棉、重金属的产业工人,或接受过盆腔放疗的患者,肠道肿瘤发生概率提升。建议暴露后10年起每3年进行肠镜评估,配合粪便钙卫蛋白检测。
无高危因素的普通人群,45岁前通常无须常规肠镜检查。但日常应注意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控制红肉及酒精摄入量,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出现排便习惯持续改变、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贫血时,应及时就医评估。肠镜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以确保检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