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人老了仍然可能得老花眼。近视和老花眼是两种不同的视力问题,近视是屈光不正导致看远处模糊,老花眼则是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引起的近距离视物困难,两者可能同时存在。
近视患者年轻时由于眼球轴长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陡,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表现为看远处模糊。而老花眼属于生理性退化现象,通常在40岁后出现,因晶状体硬化、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导致看近处物体时无法清晰聚焦。近视患者若出现老花眼,可能表现为看近处时需要摘掉近视眼镜,或佩戴度数较低的眼镜才能看清。部分低度近视者可能暂时不需要老花镜,但中高度近视者仍需通过验光调整镜片度数。
极少数情况下,高度近视患者因眼轴过长可能导致晶状体位置异常,可能延缓老花眼症状的出现时间,但无法完全避免。部分白内障患者因晶状体混浊导致屈光状态改变,可能暂时掩盖老花症状,但手术植入人工晶体后仍需矫正老花。
建议近视患者每年进行眼科检查,40岁后关注调节功能变化。出现阅读困难、需将物体拿远才能看清等症状时,应及时验光配镜。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富含叶黄素、维生素A的深色蔬菜水果,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适度户外活动,有助于延缓视力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