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小骨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小腿小骨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过度运动、骨骼病变、暴力撞击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小腿小骨骨折后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夹板或支具固定患肢。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关节,避免骨折端移位。紧急情况下可用硬纸板、木板等临时固定,但需注意松紧度适宜,防止压迫血管神经。固定后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存在开放性伤口需配合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骨质疏松患者可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维D3片等药物促进骨愈合。
3、物理治疗急性期48小时内可冰敷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肿胀消退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后期可进行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加速骨折愈合。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刺激骨折部位。
4、手术治疗严重移位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髓内钉或钢板螺钉固定。开放性骨折需彻底清创后实施外固定架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手术适应证包括骨折端明显移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无效等。
5、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等康复训练。初期可在水中进行减重训练,逐步过渡到拄拐部分负重。康复期间可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肌肉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跑跳等冲击性运动。
小腿小骨骨折后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富含钙质食物。康复期避免吸烟饮酒,防止影响骨骼愈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完全康复前禁止参加对抗性运动,行走时可使用助行器减轻患肢负荷。夜间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姿势,有助于消除残余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