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前兆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血管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等方式筛查。脑血栓前兆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肢体麻木、言语含糊、头晕等症状。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评估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指标。通过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助于判断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凝血四项检查能发现纤维蛋白原升高或D-二聚体异常,提示血栓形成倾向。血液检查需空腹8-12小时进行,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能早期发现脑组织缺血性改变。CT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敏感,可显示低密度病灶。MRI弥散加权成像能在发病数分钟内检出缺血灶,对微小梗死更敏感。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禁忌MRI检查。
3、脑血管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无创评估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发现血管狭窄或痉挛。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能直观显示脑血管形态,识别动脉斑块或闭塞。检查前需签署造影剂知情同意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含碘造影剂。
4、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检测房颤等心律失常,这是心源性脑栓塞的常见原因。动态心电图能捕捉阵发性房颤,检查时需佩戴记录仪24-48小时。发现房颤需进一步做心脏超声评估左心房血栓风险。
5、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能检测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斑块溃疡或不稳定斑块易诱发血栓。检查时在颈部涂抹耦合剂,通过超声探头观察血管横纵切面。发现重度狭窄需结合临床症状决定是否手术干预。
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定期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预防药物。出现言语障碍、偏侧肢体无力等表现时立即就医,避免错过溶栓治疗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