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低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悸、出汗、头晕、饥饿感、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可导致意识模糊、昏迷甚至死亡。低血糖的危害涉及短期神经系统损伤和长期心血管风险增加。
1、心悸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引发心率加快,表现为心慌或心悸。这种情况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过量使用降糖药物或延迟进食。若反复发作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建议随身携带糖果并及时监测血糖。
2、出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尤其在额头和颈部明显。这是机体应对低血糖的应激反应,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夜间低血糖出汗可能浸湿衣物被褥,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无症状性低血糖。
3、头晕大脑葡萄糖供应不足时会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时伴随黑矇。老年患者可能误诊为脑血管疾病,需通过快速血糖检测鉴别。建议避免空腹运动,两餐间适当加餐。
4、饥饿感血糖降至3.9mmol/L以下时会刺激摄食中枢,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伴手抖、乏力。此时摄入15-20克速效糖类可缓解,但需避免过量进食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胃切除术后患者更易发生餐后低血糖。
5、视物模糊视网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引发视力下降、复视或视野缺损。持续低血糖可能造成不可逆视神经损伤。糖尿病患者出现该症状时应立即处理,驾驶前必须确认血糖水平正常。
预防低血糖需规律监测血糖,合理调整降糖方案。建议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运动前后补充碳水化合物。若每周发作超过2次或出现意识障碍,须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反复低血糖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与作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