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长期吸烟、职业接触化学物质、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以及长期接触含砷饮用水等。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芳香胺类物质通过尿液排泄时会刺激膀胱黏膜,长期吸烟者膀胱癌发病概率显著增加。吸烟量与患病风险呈正相关,戒烟有助于降低风险。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
2、职业接触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皮革等工业原料的从业者患病风险较高。这些化学物质经代谢后形成邻氨基酚等致癌物,需做好职业防护。早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症状,确诊需膀胱镜活检。
3、慢性膀胱炎症反复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慢性刺激可导致黏膜异常增生。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也易发生鳞状细胞癌。表现为尿频尿急伴血尿,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膀胱壁变化。
4、遗传因素存在家族史者发病年龄较早,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直系亲属需加强筛查。通常表现为快速进展的浸润性肿瘤,需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5、含砷饮用水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会损伤膀胱上皮细胞DNA修复机制。我国部分高砷地区发病率较高,建议安装净水设备。这类患者多伴有皮肤角化等砷中毒表现,确诊后需立即停止接触。
预防膀胱癌需戒烟限酒,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职业暴露者应做好防护并定期体检。日常多饮水稀释尿液,出现无痛血尿应及时就医。确诊患者需根据分期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饮食注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限制腌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