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部位发痒通常是愈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能与组织修复、神经再生或石膏刺激有关,但不能作为判断愈合进度的唯一标准。骨折愈合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功能恢复等综合评估。
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再生可能刺激皮肤产生痒感。骨痂形成期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释放组胺等物质也会引发瘙痒。石膏固定过紧或皮肤对敷料过敏时,机械刺激和接触性皮炎同样会导致瘙痒。这些情况多出现在骨折后2-4周,此时X线片常显示纤维性骨痂形成。
少数情况下,瘙痒伴随红肿、渗液可能提示感染或湿疹。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病变可能放大痒感,而长期不缓解的瘙痒需排除异位骨化。儿童骨折愈合快,痒感出现时间可能早于成人。皮肤条件较差者或使用外固定支架时,瘙痒发生率可能增高。
骨折患者出现瘙痒时应避免抓挠,可冷敷或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均衡摄入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适度活动未固定关节,这些措施均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如瘙痒持续加重或出现皮温升高、分泌物增多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