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碱度偏低可能由饮食结构失衡、水分摄入不足、代谢异常、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药物治疗、原发病控制等方式改善。
1、饮食结构失衡长期高蛋白、高嘌呤饮食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加。建议减少红肉、海鲜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
2、水分摄入不足每日饮水量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成人每日建议饮用2000毫升以上水,可促进尿酸排泄。伴有结晶尿时可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
3、代谢异常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代谢紊乱有关,表现为多尿、口渴。需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基础疾病,监测电解质平衡。
4、肾脏疾病肾小管酸中毒等肾脏病变会影响尿酸排泄,伴随乏力、骨痛。需治疗原发病,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或肾移植手术。
日常注意保持低嘌呤饮食,避免饮酒,定期监测血尿酸和尿常规指标,出现持续酸性尿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