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风险评估。诊断需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血气分析等结果综合判断。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需立即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治疗。
1、临床表现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休克。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胸痛多呈胸膜性疼痛,与呼吸相关。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心悸或烦躁不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重要筛查指标,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低危患者。血气分析常显示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可能升高,反映右心功能受损。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状况及排除其他疾病。
3、影像学检查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首选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血栓。肺通气灌注扫描适用于造影剂禁忌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右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力。胸部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下肢静脉超声有助于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4、心电图表现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可能出现S1Q3T3改变、右束支传导阻滞或T波倒置等表现。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动态观察更有价值。心电图检查简便快捷,可作为急诊筛查手段。
5、风险评估临床常用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或欧洲心脏病学会风险评估标准。高危患者需考虑溶栓治疗,中低危患者可接受抗凝治疗。风险评估需结合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动态评估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
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安静卧位,立即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长时间静坐或卧床。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高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