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律失常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实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会增加心律失常风险,需通过规范用药和监测指标控制原发病。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应严格戒除。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30分钟。限制咖啡因摄入,每日咖啡不超过2杯,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3、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存在胸闷心悸症状时需加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电解质检查可及时发现低钾血症等异常。
4、治疗基础疾病冠心病患者需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等药物控制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患者应使用螺内酯、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改善心功能。
日常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避免暴饮暴食。出现心慌、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病因。